长平之战爆发前,赵国到底该不该接受上党地区呢?
上党之变是长平之战的导火索,赵孝成王曾经专门组织大臣进行过一次讨论,正反双方意见分别以平阳君赵豹、平原君赵胜的看法为代表。赵豹反对受地,理由是“圣人甚祸无故之利”,并认为韩国此举是为了嫁祸赵国;平原君则认为,以前发兵百万、经年累月也未必能夺得一座城,如今坐收十七城,“此大利,不可失也”。赵孝成王最终***纳了赵胜的意见,还任命其作为特使来到上党接收土地,封冯亭为华阳君,并对当地百姓和官吏进行奖励。这也激怒了秦国,上党之变的次年(公元前261年),秦军攻取了韩国的堠氏,第三年(公元前260年)由左庶长王龁直取上党,赵国也任命廉颇为统帅,长平之战由此打响。
对于赵国接收上党这块土地的这项举动,太史公颇有微词,称平原君未睹大体、“利令智昏”(这也是这个成语的由来),因听信冯亭邪说招致了长平之祸。其实,太史公在这件事上的眼界实在不高。首先,冯亭并不是见利忘义的小人,他谢绝了赵国的封君,《汉书.冯奉世列传》还记载,他最终在长平之战牺牲,可以说他是用生命洗刷了自己“卖国求荣”的嫌疑。而平原君赵胜固然才干平庸,但把长平失利的后果都算在他一个人头上,同样不公平。
根本原因则是,赵国和秦国的决战不可避免,既然早晚要大打一场,还不如索性在开打之前获得这块战略要地,从而为自身确立优势。所以,接收上党并不是赵国的失策。真正致命之处在于,长平之战开打后,赵王君臣的一系列错误决策抵消了这些优势,他们并没有想清,自己到底要一场什么样的战争。
如果反过来问,赵国没有接收上党,秦国会不会攻打赵国,而发动长平之战?答案显然是肯定的,既然秦国横竖都会攻打赵国,赵国为什么不能接收上党地区?
但是转念一想,如果赵国不接收上党地区,会发生什么呢?
如果以赵国的立场来说,不接收上党地区,似乎对赵国局势更加有利,因为接收了上党地区,过早的让赵国与秦国进行战略决战,消耗了赵国大量的有生力量,也在赵国在东方六国的合纵中,失去了支持。
长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0年,秦国已经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势力最强的国家,任何一个国家与秦国单独抗衡,都是无法取胜的,换句话说,如果要战胜秦国,东方六国必须联合,除此之外,没有希望战胜秦国。
秦国在战国晚期的统一战争中,除了表面的战争外,私下中各国还在进行激烈的合纵连横的政治手段,秦国的战略是:远交近攻。韩、赵、魏、楚四国都与秦国交界,首当其中。
公元前262年,秦国攻打并占领了韩国的野王地区(今河南沁阳),把韩国的上党郡与本土的联系切断,上党郡成为韩国的一块飞地,韩国守不住上党郡,因此想将上党郡献给秦国,以向秦国割地求和。
但是韩国上党郡郡守冯亭没有听从韩王的命令,暗中把上党郡十七座城池献给赵国,希望利用赵国的力量来抗衡秦国,保存上党郡。
谢谢邀请!
针对上党地区,赵国是否该接手?后世各家都争论不断,很多人认为赵国不应该接受上党地区,因为赵孝成王接受上党地区,导致长平之战爆发,最终赵国战败,被秦军坑杀45w赵军,赵国自此一蹶不振。
我个人认为赵国应该接受上党地区,只是赵国在战略上错误了,下面我就分析一下,赵国接受上党地区原因如下:
一、 首先上党的战略位置。
上党号称天下之脊,“俯瞰中州,肘臂河东、并州,则谓晋国咽喉也”,形势十分险要,所以自古为兵家。境内主要有长治盆地、晋城盆地两块盆地,两盆地依丹朱岭、羊头山和发鸠山等山脉为界。
我们从上党的战略位置上看,一旦秦军占领上党,韩国国土被一分为二,秦国自商鞅变法开始之后,经过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此时的秦国已经变法百年时间,秦国已经异常强大,秦国一直在东出函谷,一统天下为目标,韩、赵、魏一直是秦国东出屏障,此时魏国、韩国在秦军连年打击之下,已经沦为二流国家,秦军一旦占领上党地区,秦军东出,一统天下目标更近一步,上党从战略位置看,也是赵国的一道天然屏障,所以赵国只要接受上党,在战略上只要经营正确,是扼守秦军东出天下一道屏障。赵国不缺乏武将,缺乏有作为君王,战国后期赵国君王一代比一代昏庸。
二、 ***上
战国后期,各国之间战争越来越频繁,人口跟国土也衡量这一个国家是否强大,各国都开始十分重视人口数量跟土地,人口多少,在战时可以动员军队数量,国土除了可以提供农业粮草基础,还可以提供矿产***,赵国自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战国中后期,赵国是东方六国唯一一个可以抗衡秦国的国家,也是秦军一统天下最大的一个障碍,此时的赵国也有一统天下的军事实力。只是赵国在农业跟君王上远远不及秦国。
三、 民心
秦国被山东六国称为“虎狼之秦”、在山东其他各国眼里,秦军凶悍、残暴、不得民心,所以上党地区百姓不愿意归附秦国,而是选择赵国,接受上党地区可以赢得上党地区民心。也可以赢得其他国家百姓民心。
总之,赵国可以接受上党,只是赵国在战略错误,跟君王的昏庸,最终导致长平之战战败,如果赵国不接受上党,秦军占领上党,下一步也会进攻赵国。
说实话,韩国这个小国家真的没什么地盘可以割让给其他国家的。上党地区这么一大块地盘,不管是秦国赵国乃至魏国,都是相当想要收入囊中的。而赵国当时是最有优势的一个国家,因为人家上党主动投怀送抱。
赵国为什么敢接收上党地区,主要还是因为他不怕得罪秦国。秦国经历了商鞅变法以后,国力蒸蒸日上,确实是非常强大。但是赵国也不差啊,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变了军队的作战方式和穿着,学习游牧民族在马背上作战的方式,从此赵国逐渐强盛,成为遏制秦国一统天下的重要力量。
当时能够跟秦国抗衡的,其实也就剩下了赵国和楚国。楚国被白起打怕了以后,暂时是不敢跟秦国叫板了,而魏国在魏惠王的完美统治之下,逐渐走向了没落,被秦军摁在地上打都没脾气了,所以赵国这个时候成为了秦国最大的对手。而且赵孝成王甚至认为,自己压根就不惧怕秦国,毕竟他手里有一帮著名猛将,包括廉颇赵括李牧在内。
在战国时期,领地跟百姓是诸侯国最看重的***。有了领地就会有相当多的百姓,有了百姓才会有赋税和军队,所以所有诸侯国之间的斗争,无非就是为了领地在做斗争。现在赵国不费一兵一卒,白白得到了整个上党地区,这是多么大的一个便宜,为什么不去占便宜呢?要知道赵国周围能占便宜的国家并不多,所以赵国自然是不会那么大度地拒绝了。
要我说,任何人白得了这块地盘,都会欣然接受,上党地区包括了几十座城池,还有上万老百姓,这可都是天然的***。赵国不可能拱手让给秦国,既然赵国有心要跟秦国争夺天下,那他自然会在***上寸步不让,这也才对得起强大起来的赵国。
上党地区之所以被割让给秦国,是因为韩国遭到秦国重创,已经没办法跟秦国抗衡了。所以这个时候才会选择割让土地来求和,而上党地区夹在三晋中间,是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因为上党距离三晋国都的距离都太近了,尤其是赵国,自认为新崛起的强国,是绝对不容许卧榻之下有如此大的威胁。所以赵国必须要将这块战略要地夺回来。
将来如果有机会,赵国也是希望可以一统天下的,而上党地区就是一块跳板,可以帮助赵国夺取韩国和魏国的大片领土甚至是都城。有如此雄心壮志的赵国,怎么可能会轻而易举地放过这块地盘呢?当时的秦国已经非常强大,就算是出于自保,其实三晋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应该让出上党地区。韩国割让上党地区,其实就是在三晋大地上埋下了一颗随时会爆炸的炸雷。
我们从赵国接手上党地区以后的表现可以看得出,其实赵国已经充分做好跟秦军大战的打算。即使打一仗,能够得到这么一大块地盘,那也是值得的。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赵国发现事情有些变法,因为秦国不断向长平地区增兵,这让赵孝成王心里非常担心,因为他压根就没想到,秦国对这块地盘是志在必得。
本来双方只有零散一些人马,后来越来越多,秦军多了,赵军自然也要增多,以至于赵国派了25万大军驻扎前线,与秦军对峙。到了这个时候其实两国之间就不是在斗武力了,而是在比拼国家的资本,看谁能够熬到最后。
赵国与秦国在长平地区对峙了足足三年时间,所消耗的粮草不计其数。赵国压根就吃不消这么消耗下去,早晚会被消耗亡国。所以赵国将守将廉颇给撤了下来,换上了年轻的赵括,又给了他二十万人马,前去与秦军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