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大铁牛门票免票政策?
门票:60元
60岁以上老人凭***免票
古代黄河上的著名渡口——蒲津渡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古蒲州城西门外黄河东岸,历史上著名的蒲津桥和唐***铁牛也位于此处。后因黄河东移,***铁牛等没入水中,悄然消失。20世纪40年代,河水沿蒲州西城墙外流过,据当地老人回忆,枯水季节,下水还可摸到铁牛牛角,行船还有被牛角挂伤船底的情况。50年代后,三门峡库区蓄洪,河床淤积,再加上河水西移,到了六七十年代铁牛已被深埋于黄河水面下2米有余的河滩里了。
1988年,永济县博物馆在县委、县***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一年多的查访勘探,于次年8月发现并出土了唐***铁牛、铁人,引起各界人士关注。
2021年7月山西免门票景点有哪些?
2021年年初山西75家A级以上景区推出江浙沪游客免头道门票。其中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运营的A级以上***定价管理的有51家。如下:
大同:云冈石窟(5A),恒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悬空寺景区、应县木塔景区、大同华严寺景区、大同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4A)。
忻州:五台山国家风景名胜区(5A),定襄河边民俗博物馆(4A)。
太原:太原晋祠景区、太原蒙山大佛景区、太原动物园、太原中国煤炭博物馆(4A),太原傅山碑林公园(2A)。
晋中:平遥古城(5A),平遥镇国寺景区、平遥双林寺景区、灵石王家大院、祁县渠家大院文化旅游区(4A),寿阳祁雋藻故里景区(3A)。
运城黄河铁牛有多威武?
魂牵黄河大铁牛,昂首的犄角,遒劲的四肢,张扬粗犷***肌肉发出一种神韵般的牛气和霸气,是力量和勇气的象征。
蒲津渡口是古代黄河第一桥,***铁牛也位于此,因黄河泛滥,铁牛也被淹入泥中,悄然消失了,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枯水时期,当地老人行船水下能摸到牛角,船底经常挂破。建国后五十年代三门峡蓄水再次淹没,在1988年***和社会各界关注下,铁牛终于重见天日了。
在北方人们架驭最多的是牛,它力大,体壮,温顺忠诚,用它牵引负重是最理想的工具。《易经》曰,"牛象神,坤为土,土胜水"。铸铁牛置于河岸,对汹涌彭湃肆意泛滥的黄河也算是一种震慑。登上鹳雀楼,看黄河铁牛,让人们又想起了盛唐蒲州的繁华。在当地有句名谣"站在城头往下看,四个铁牛镇河湾"。大唐***年改建蒲津桥共用铁,锡一百八十余万斤,当时铁锡产量的五分之四,堪称***盛世的重点工程,铁牛每尊身高1.9米,长3米,宽1,3米,重约70余吨。黄河铁牛的铸造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桥梁,治金,雕塑,造塑艺术的卓献贡献。
运城黄河铁牛,很多人都不知道,黄河铁牛可是黄河岸边著名的镇水神兽,它出土于今天的山西省的永济市,这里曾是古代黄河蒲津渡的渡口,是古代晋陕重要的水上交通要道。
黄河铁牛是唐朝时期建造的,一共有8尊,至今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经过数次黄河的改道,这些铁牛被淹没在了河水之中。直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由于兴建三门峡水库蓄洪,古代渡口出现了大范围淤泥堆积的情况,铁牛也被埋在了黄河的泥沙之中,不见了踪影。后来经过文物专家向***院申请,国家才启动了寻找镇水神兽的***,经过长达一年的搜寻,在1989年,四只铁牛才得以重见天日。
唐代为何铸造铁牛? 我们创造的文明被称作黄河文明, 大黄河作为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亲河, 他可是对自己的子女并不是十分的友好。历史上的黄河决堤的记载数不胜数,中国人也是在治理黄河洪水泛滥的问题上奋斗了上千年。 到了鼎盛的***时期,唐玄宗为了彰显国力,震慑洪水,于是在唐代的中都蒲州,命工匠建造了8只大铁牛分列于黄河两岸。
那为什么是铁牛,而不是其他动物呢? 其实这个也是有出处的,据《易经》记载:牛象坤,坤为土,土胜水。通过五行相生相克的特点,说牛即是土,水来土掩,因此,在神兽中,铁牛具有镇水驱灾的作用。 古人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天,地,人相辅相成,才能交相辉映,共同驱邪。牛代表土,土即代表大地的意思,因此在铁牛的周围,建有7根铁柱,这7根铁柱呈北斗七星状排列,代表上天,祈求得到上天的眷顾。 同样,在每个铁牛周围,都有一个铁人“看护”神兽,他们服装各异,有唐装、有突厥装、有西亚装,反映出***的包容与胸怀。
铁牛从唐代开始到我们现代打捞出来,期间并非是一直屹立在黄河两岸的。据明代冯梦龙记载,当年北宋宋英宗的时期,由于数日暴雨不停,黄河水猛涨,用铁牛拴着的黄河浮桥被洪水冲走,连接着铁牛一道,被浮桥也带入了黄河之中。 然而这动辄几万斤的大铁牛让当时的人犯了难,古代没有起重机,也没有挖掘机,这么个庞然大物可不是那么轻易就打捞上来的。 于是,宋英宗颁布圣旨,征召天下能工巧匠,凡是能将黄河铁牛打捞出来者赏银千两。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一位名叫怀丙的和尚自告奋勇,接下了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怀丙先是命人将两只满载泥沙的船划到铁牛被冲到的地方,挑选两个水性好的人下水将铁牛用绳索勾住,保持绳索处于拉直状态,逐渐将船里的泥沙锄掉,利用船只吃水部位上浮将铁牛从淤泥中拉出来。 不得不说,古人的智慧与创造力真的让我们现代人为之痴迷。
其实说完好无损有些夸张,在1989年打捞出来的4只铁牛已经或多或少有了生锈的痕迹。只见这些铁牛形态各异,大约长3米,宽1米3,高1米9,连同铁牛下方的底座重量竟然达到了70吨,令人叹为观止。 再说到铁牛制作的工艺方面,铁牛的栩栩如生间接反映出唐代炼铁技术的成熟,铁牛表面涂有一层厚厚的镀膜,在最大程度上阻止了铁遇到氧气而被氧化成铁锈,这也是铁牛在潮湿的岸边能长期不生锈的原因。 至于铁牛被文物部门保护起来后,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防止铁牛再次生锈,因为历代铁质文物保护的最大问题就是目前还处理不好如何在保存原有文物模样的基础上进行防锈。 目前这四座大铁牛陈列在山西运城市唐代铁牛博物馆中,不过甚为可惜的是,黄河西岸的另外四头铁牛至今没有找到,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