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姜子牙,把他的三个儿子分别改为姜、吕、邱三姓,姜子牙后人有彪炳千秋的后人吗?
姜子牙,本名尚,字子牙,是姜姓吕氏。先秦时期的男人,都以氏称呼,所以我们应该称呼姜子牙为吕尚才对。
由于他是姜姓吕氏,所以他的儿子以吕称呼,女儿则以姜称呼。这么一来我们就能搞清楚了,姜子牙的后人至少是有两支的,传到后来一支姓吕,一支姓姜。
姜子牙这个称呼,是后世***里出现的名字,由于***更接近普通大众,流传更广泛。所以大家不会称呼他为吕尚,更喜欢称呼他为姜子牙。
早年姜子牙出山帮助周文王打天下,周文王赞叹一声:啊,我爷爷太公总是盼望有高人指点,原来就是阁下啊!于是姜子牙又多了个称呼,被大家称之为太公望。
周文王姬昌创业未半,中道崩殂,因此姜子牙便辅佐他的儿子周武王姬发继续伐纣,结果灭掉了商朝,建立了周朝。
周朝是实行分封制的,因此姜子牙以功劳,被封在齐地。姜子牙本人也就是齐太祖,建立了齐国,都城在营丘。
你看,营丘有丘,这就开始扯上关系了。因为姜子牙的儿子或者孙子当中,有一支长期住在营丘,所以就用丘来作为自己家族后代的氏,这就出现了姜姓丘氏。
在有文字的记录中,最早用丘作为氏的人叫丘吾子,他是春秋时期的齐国人,出生年份大概在公元前591年。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
姜太公协助武王伐纣成功后,被封于齐地,史称为齐国,共传20代、30位国君,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姜姓,吕氏,名小白,春秋五霸之首,与晋文公并称为“齐桓晋文”,是姜太公的第十二代孙,齐僖公第三子,桓公在位时期,是姜氏齐国最为鼎盛辉煌的时期,其主要功绩是:三平晋乱,平复卫国,驱逐戎狄,强军富民,九盟诸侯。
左丘明,春秋末期鲁国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和军事家,著有《左传》、《国语》,这两本书的历史地位不用我多说了吧,对后世中国人的影响不亚于《论语》、《史记》,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在我看来,其功绩是姜氏后人中与“彪炳千秋“最符合的。
左丘明不姓姜,怎么就成了姜太公的后人了呢?这点在史书中有明确记载,比如《通志·氏族略》就有:
翻这些陈芝麻烂谷子有什么用,你怎么不说百家姓都出于姜氏,那姜子牙多伟大,姜家多风光。有人为了家族姓氏荣耀,从开天劈地的***找起,说***是他们的祖先,有人从周文王找起,说他们是他几十年孙,多牛逼?姓氏只是一个符号,就象我们要给事物排序,就用ABcD一样。同一个姓氏,有人万贯家财,有人穷得叮噹响一样,人家富还是富,你穷照常穷,有什么骄傲的?一些人不务正业,吃饱了没事干,专整这些没用的东西加以弦耀,只能是吃饱了撑的。
姜子牙,中国历史上的***人物,说他是人,似乎有些牵强,说他是个神人似乎更恰当,他活了139岁,凡人能活这么大吗?
若要问,姜子牙姓什么呢?
也许你会不***思索地说,这还用问嘛,他姓姜!这么说其实不对,姜子牙不姓姜,他姓吕,叫作吕尚。
要解释这一点,就必须先了解一下古人的姓氏,到底是如何来的!
古人姓氏来源一般有以下四种:
第一种,封地。封你在什么地方,你就姓什么。如周文王之子康叔封于卫,建立了卫国,于是子孙后代以“卫”为姓。
第二种,赐姓。皇帝一高兴,帮你改了个姓,不姓也得姓。如徐茂公本姓徐,后来因战功被赐了姓,改姓了国姓李,叫作李世勣。
第三种,以出生地为姓。生在哪儿,就在哪儿为姓,这在日本更为普遍,如山口、小泉、米仓、松下等等。
第四种,以爵位或官位为姓。封什么爵,就以什么为姓,如楚庄王少子,封作上官大夫,后代就以上官为姓。
再来说姜子牙。
姜子牙的祖上老姜曾是大禹的手下,跟着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到了申地,随着人口不断繁衍,子子孙孙越来越多,后来有一支被分到了吕地,便以“吕”为姓,姜子牙便属于这一支。
作诗的时候,找不到可以表达你真实意境的押韵的字怎么办?
【1】诗词不好找到合适的韵律,可以写成诗经类乐府类的诗歌,五言七言诗词。
【2】不要丧失意境,不要乱填词。意境重于格律,思想重于押韵。
【3】调换诗词语句位置,上句变下句,直叙变倒装。
句前加一句,句后加一句,做成单句备用。
【4】没什么好办法,多读诗词,多背诗词,熟练运用字词,就要学词学字,像小学生一样。
【5】金句相逢苦作韵,天道不识恨晚知。
首先,作诗最忌讳用生僻字和险韵,一则害意,二则有卖弄之嫌疑,三则险韵难押容易凑字,反而失其本真。
在中国文学里,历来不太推崇险韵。只有当人们觉得诗人所用韵律险峻却能避免凑韵,才会惊觉和欣赏。唐宋诗人中一般都是用险韵来炫技,用以展示自己高超的艺术水平,但绝非诗词大道。据笔者所知,也就韩愈和苏轼诗作中有不少险韵了。
如果楼主作诗并未使用险韵,但仍旧感觉搜索枯肠而不得,那这时候就要停下笔好好反思一下了,是不是自己的文学积累、诗词感悟、创作灵感等还没有达到一个厚积薄发的程度?是不是该静下心来,好好再读一读古人诗,然后用心去感受周围大山大河,世间百态,最后再有感而发,一气呵成?
毕竟,做格律诗,不同于现代诗,要讲究积累,讲究经验,讲究功力啊。
说到这里,笔者不由想起了作诗准绳一说。
作诗有准绳一说,也就是古人制定的作诗标准了,分别从九个方面来说如何作诗,笔者认为非常之有理,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曰立音:要高古浑厚,有气慨,要沉着。忌卑弱浅陋。
二曰炼句:要雄伟清健,有金石声。
三曰琢对:要宁粗勿弱,宁拙勿巧,宁朴勿华,忌俗野。
四曰写景:景中含意,事中瞰景,要细密清淡,忌庸腐雕巧。